观健在

新闻内容

黑眼圈不一定是熬夜!中医:3类蔬果敷走“熊猫眼”,小心这些疾病警报!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2025-08-26

现代人,根据外观及形态赋予此病一个生动的名字,“黑眼圈”或“熊猫眼”。殊不知,“他”不是一种正式的医学术语?



中医学古籍对此“黑眼圈”有所记载,《目经大成》首先提出此病症名,并描述其症状“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渖于旧棉纸。望之若米家山水, 烟雨空濛。”意思就是说眼睛没有别的问题,只是上下眼睑颜色如煤炭般青黑、晦暗,像淡墨水滴在旧的棉纸上一样。远远看去黑眼圈,如同米氏山水画中的朦胧远景,青黑色在眼周如烟似雾般晕染开,给人一种空灵而晦暗的视觉感受。且提出了“目黯黑”这一症名。


黑眼圈在哪里?

双侧眶周上下眼睑皮肤外观颜色较正常皮肤相对深,呈青黑或紫黑色、环形,一般以下眼睑为主。


眼睛周围的皮肤是身体最薄弱的部位,血液很容易进入皮肤表面,所以说眼部皮肤是最能反映血液颜色的部位。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时血质就会变差,从而使眼部皮肤的颜色加深,形成黑眼圈。



黑眼圈的形成,提示你有可能以下问题!

1. 摄取的肉类食物过多,精神压力过大(从中医角度讲, 长期压力过大, 会影响肝气的疏泄, 以致气滞而血淤, 出现面色发暗, 眼眶发黑。),烟酒过量、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2. 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佳,过度疲劳或性生活过度。


3. 肾脏功能失调。肾藏精,在色为黑,其精气通过对任脉的充盈而上荣于目,任脉从咽喉部上行后,经过两侧面颊至目眶下,若肾阴虚所致双目失养,则可浮现肾之本色黑于目周。


4. 上、下眼睑可以反映脾脏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眼科5. “五轮学说”,从部位来说,眼胞部位在脏分属于“脾”,脾主生化,若脾虚则至生化不足,故气血不能上营于目,目无气血之滋养,则成黯黑。 如脾气虚弱,则痰湿内生,而阻塞经络,皆使眼睑内血流不畅,也可出现眼圈青黑。



三种蔬果外敷法,快速祛除黑眼圈。





【土豆敷眼】

刮去土豆皮,然后清洗,切厚片约2厘米。躺卧,将土豆片敷在眼上约5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夜晚敷,更有助于消除眼睛疲劳和黑眼圈。土豆以大个的为佳,因覆盖面较大。


【苹果敷眼】

将苹果切片。紧闭眼睛,将苹果片放在眼袋位置。等待15分钟。用蘸湿的棉球轻拭眼睛。切开的苹果,若不希望其被氧化,可用盐水浸泡。

 

【蜂粉、蜂王浆敷眼】

蜂粉1茶匙,蜂王浆1茶匙,混合后在黑眼圈位置薄薄地敷上一层。1小时后以清水洗去。每天敷1次,一周即可见效。


大葱、生姜、大蒜、洋葱被称为“食疗四君子”,有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的功效,可有效地改善黑眼圈。对于暂时性的黑眼圈,通过生理调理就可以改善;而对于长期眼圈发黑者,则要查找病因,对症下药,才能根本上祛除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