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健在

新闻内容

秋冻?夜不食姜?小心养生变伤身!今秋必知的健康指南。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2025-08-30


从夏入秋,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白天变长了,夜晚变短了。若用中医的视角去看待这一现象,此时正是阴长阳消之时。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养生之道,顺应自然的节律乃保持健康的关键,所以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之调整。


打破秋季养生误区


误区一:秋季不能吃姜?

根据中医理论, 生姜辛温无毒, 归五脏, 益脾胃, 除风邪寒热, 伤寒头痛鼻塞, 咳逆上气, 止呕吐, 去痰下气, 散烦闷等。所谓“夜不食姜”, 则主要是因为生姜属辛辣之品, 属于热性,其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 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 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不过, 这个问题还需要辨证对待, 如遇疾病需用姜时,应照常用。如秋季治风寒咳嗽经常用姜。中医认为应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即热病用寒凉药物治疗, 寒病用温热药物治疗。




患寒性疾病的人, 在夜间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 此时虽是半夜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 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另外, 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 问题并不大, 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误区二:“秋瓜坏肚”伤肠胃?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 但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 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 夏天大量食瓜已经让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 加之天气转凉, 吃多了阴寒性质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坏肚”, 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类水果要少吃, 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 只要不过量, 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


误区三:“秋冻”强体质?

秋冻的意思是秋季气温渐渐转凉,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初秋时节,暑热尚未褪去,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感冒。而随着气温下降,冷空气对人体进行适当的刺激,可提高机体对低温的的适应能力。

虽说“冻冻”有一些好处,但“秋冻”也要因人而异。“秋冻”这种养生方法,更适合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而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患有基础类疾病的人,以及老人和儿童,还是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求“秋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不宜赤膊露体,以防着凉感冒。



秋季养生の正确打开方式


【起居调节】



秋季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动。早睡可以养阴,早起则利于舒肺。秋季天气渐凉,不宜过早、过多地增加衣物,应适当让身体适应凉爽,提高耐寒能力。早睡早起有助于调养人体的阳气和阴气,使肺气得以舒展,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饮食调养】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减少辛辣、烧烤、煎炸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芝麻、蜂蜜等,以补充体内津液,缓解秋燥。应保证每日1 500~2 000 毫升的水分摄入,遵循“少量多次”的饮水原则,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蜂蜜水,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秋季饮食的调整有助于缓解因燥邪引起的身体不适,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温度适宜,是外出游玩的最佳时节,既没有夏天的闷热,也不会有冬天的寒冷。刚刚好的阳光让人感到暖和,适当的秋风让人感到凉爽。



【运动调节】


秋季适合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慢跑、骑行、游泳等,有助于气血流通;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微量出汗为宜。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肺功能,改善气血循环,提高身体对秋季干燥气候的适应能力。




情绪的调节对于秋季养生至关重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秋季容易让人感到孤独和忧郁,保持积极的社交活动有助于提升情绪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