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的五色浪漫|五色养生法99%不知道!
《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早起太阳冒出山头,由一杯温热香醇的豆浆开始;到了正午太阳高悬苍穹的时段,佐以一盘独具生机的青菜;直至日落西山之时,予以一份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这些食材看似平平无奇,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五色食物到底有哪些养生功效呢?它们又是如何与我们的身体产生联系的呢?中医眼里的五色和我们眼里的五色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中医五色食养的神秘面纱,等待接收一份独具匠心的五色养生指南吧!
你眼里的五色和中医眼里的五色,有何不同?
广义的五色:
许多文献古籍皆有对五色的记载,乃古人对颜色最朴素的认知。东汉末年刘熙所著《释名》中提及“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黄,晃也,犹晃晃象日光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色也。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宋朝王应麟在《三字经》中提到“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广义的五色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外在描述,是指客观物质在人们眼中所看到的颜色,其中青、赤、黄、白、黑为五种主要颜色。
中医的五色:
中医概念并非是对物质实体的描述,而是对关系实在的描述。中医的五色,也不是指颜色,而是建立了一种思维模型,将宇宙万物的属性和功能进行分类。《周易》的象数观和“天人合一”观对中医哲学思维方法影响颇深,促使了中医的象数思维和整体思维的形成。象数思维方法, 中医以五行分类法来划分人体生命和自然万物,由五行学说发展了五色理论、五脏理论,建立了数象合一的思维模型。基于整体思维,中医将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灵枢·五色篇》),把五色的功能属性与五行、五脏相结合。
中医五色饮食调养知多少?
五色之青色:
青色,属木,具有升发、条达的特性,通于肝,具有养肝舒肝的效果。肝主疏泄,常食绿色食物可以调节脾胃之气和胆的分泌、排泄。现代医学实验则发现,绿色对于肝脏和胆囊的刺激较强。并且,绿色蔬菜富含叶绿素、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脾胃和肠道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防止便秘、帮助人体排除毒素。
肝主藏血,《临证指南医案·淋带篇》中记载“女子以肝为先天也”,“绿色蔬菜中的叶绿素在结构上与人体血红素极为相似,它是制造‘红血球’的重要原料”,因此常食绿色蔬莱可以调节血液、津液的运行输布,在生活中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改善贫血或女子月经不调等症状。
五色之赤色:
赤色,属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通于心,具有益气补血,补养心神的作用。心主血脉,常食红色食物有助于维持血液的运行和心脏正常波动。据医学实验表明,红色表示一种消耗体能的生理状态,能使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它对于心脏和小肠部位的刺激较之其它脏器显得更为强烈。
红色食物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他们富含番茄素、丹宁酸等, 可以保护细胞、具有抗炎作用,还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增强心脏和气血功能,美容美颜之佳品。在临床上,红糖、大枣等红色食物也是还能常见的补养气血的药物, 具有补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五色之黄色:
黄色,属土, 具有生长、化育的特性,通于脾,具有养脾健胃的功效。据医学实验表明,黄色对脾脏和胰腺的刺激更为强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可以运化水谷、水液,上输心肺,营养全身,常食黄色蔬菜可以补气养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黄色蔬菜中富含维生素D和维生素E,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元素吸收的作用,能壮骨强筋、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维生素E能减少皮肤色斑,延缓衰老,并能调节胃肠消化功能。黄色蔬菜中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可以保护对人体上皮组织、呼吸道粘膜和肠道,减少胃炎等疾患的发生。
五色之白色:
白色,属金,有清净、收杀的特性,通于肺,具有养阴健肺的功效。主宣发、肃降,主皮毛,常食白色食物可以调节腠理肌肤,可以调节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肺主气,肺朝百脉。常食白色食物可以补一身之气,调节呼吸,推动血液的运行,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大多数白色食物,其性偏平,比如牛奶、鱼肉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可以减轻精神压力,帮助消除疲劳,提高新陈代谢使皮肤光滑有弹性,还可以用于病后调理。且白色食物大多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尤适合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食用。
五色之黑色:
黑色,属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通于肾,具有保肾藏精的功效。临床医学表明,黑色为冷色,对副交感神经刺激最强,肾为阴中之阴,故对肾产生的作用最强。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常食黑色食物可以强壮腰膝,有效预防各类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而且发为肾之华,常食黑色食物也有乌发亮发,防止脱发的作用。肾主水,常食黑色食物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美颜亮肤,预防水肿的作用。
中医五色饮食除了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相对应的主色以外,还可以根据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的理论和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来选择其他颜色的食物搭配食用,使饮食结构更加合理,实现饮食的多样化。如今中医的五色已经融入到了我的日常和医疗等方方面面,壮族地区的“五色糯米饭”、临床的红光疗法、五音配属五色的音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