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健在

新闻内容

卷不动了?中医教你走出“泡脚”误区,让jiojio替你躺赢!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2025-04-07

重新定义泡jio

“春天洗脚,开阳固脱 ;夏天洗脚,暑理可祛 ;秋天洗脚,肺润肠蠕 ;冬天洗脚,丹田湿灼”。


为什么提倡泡脚而不是泡手

《黄帝内经》  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揭示了足部作为经络运行枢纽,在脏腑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理作用。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始,踝部以下有 66 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三分之一,且人体的重要脏腑、器官在足部均有各自的对应反射区。 这正是"泡脚不泡手"的医学依据——通过热水刺激足部穴位  ,可类比艾灸效应,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可温养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的养生效果。




误区一: 水温多大胆,养生效果多大产?

许多人误认为只有沸水(100℃)才会造成烫伤,实则皮肤对温度极为敏感。实验表明:接触70℃热源超过1分钟,或60℃热源持续5分钟以上,即可引发烫伤。这种低于烧伤温度的刺激导致的烫伤,属于低温烫伤。由于短时间内皮肤无法快速反应,往往等出现烫伤的红斑水泡或皮肤发黑才被察觉。其病理机制在于持续热刺激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红素沉积形成难以消退的紫黑色斑块。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经活络, 但泡脚时间太长对身体有害无益, 尤其是对老人。有些人认为泡脚就得泡得通红、泡得皮肤发白。其实, 泡脚水温以30~40℃为宜, 泡脚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太长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 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误区二: 照搬电视养生方,盲目对号入座可取?
从中医角度而言,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虽然往泡脚水加点中草药,可以增加泡脚的保健作用,但最好根据自己体质或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推荐几个比较常见的泡脚方:

 
•  【艾叶泡脚】
艾叶性温,能通气理血,祛除寒气。艾叶和花椒一起泡脚,可祛除脚气,减少脚出汗。艾叶和红花一起泡脚可缓解瘀血和手脚麻木。
方法:取干艾叶50克~100克,将艾叶煮水后再泡脚,也可直接将艾叶放入桶中,然后用开水先冲泡一会儿,再泡脚。等身体微出汗即可,过后可喝点温水。
 
•  【红花泡脚】 红花能加速血液循环, 化瘀止血。痛经、跌打损伤、关节疼痛、静脉曲张等都可用红花泡脚。
方法:红花1克、用纱布将红花包好放入水中煮沸, 然后再加入一勺盐, 随后加入冷水至合适温度就可泡脚。


误区三: 泡脚摇身一变可成全民养生良方?
泡脚只是养生的一种辅助手段, 且有一定的人群禁忌, 如有些基础疾病的人就不适合泡脚。 
 •  严重心脏病、低血压病人当心晕厥 热水泡脚或泡温泉,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来说,会增加发病危险。 
 •  糖尿病患者要留意水温 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易被烫伤,引发严重后果。有些人已出现神经病变 ,极易被烫伤。 
 •  脚气患者小心感染 患有脚气的患者,病情严重到起疱时,不宜用热水泡脚,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此外,足部有炎症、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 
 •  老年人泡脚不宜过久 老年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即可, 泡得太久, 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


请看: @ 泡脚的正确打开方式
①用中药泡脚最好选用木桶,木桶要注意清洁。    
②泡脚时间不宜太长, 一般15~20分钟最为合适。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晚上的7:00-9:00, 此时泡脚、进行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
③ 经期妇女来说,过多的足浴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燥妄行,造成经量的过分增多,以致后期气血不足,甚至气虚不摄造成崩漏。  
④睡前用热水泡脚特别适合常人或者寒证和瘀证人群,如平素怕冷、手足凉、关节冷痛、胃痛、慢性腹泻、痛经等病症。    
⑤在水中浸泡时,可多活动脚部,使中药药效充分发挥。    
⑥泡完脚后如有过多中药残留,可再用清水 (温水) 洗净。 
⑦温度不宜过高,泡脚水温以40℃左右为宜。    
⑧水泡到三阴交,即内踝上四指宽的位置。    
⑨泡脚应避免在过饥、过饱或者进食状态下进行。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过饥时身体本身能量不足,泡脚会加速血液循环,影响血液的分布,加速代谢,易引发心慌、疲乏、甚至头晕不适等情况;过饱或饭后半小时内泡脚,则会影响对消化系统血液的供给,日久会引起消化吸收问题甚至导致营养不良。    
⑩宝宝不宜长时间热水泡脚或者过热的水洗脚,宝宝的脚骨还没有完全钙化定型,脚踝稚嫩娇弱常用热水洗脚或泡脚,足底的韧带会遇热变得松弛,不利足弓发育形成和维持。另外,婴幼儿皮肤娇嫩温度承受能力低,容易烫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