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健在

新闻内容

草本记|“一块何首乌=天然发膜+抗老神器?”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2025-05-10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的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读到此处,不免泛起思绪的涟漪。上天或真,馈赠于我们吃了“便可成仙”的“人形”何首乌?从鲁迅的笔下,我们便可预见。鲁迅时常牵连不断地将它拔起来,甚至弄坏了泥墙,都没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子!所以其实不存在“浑然天成”的“人形”何首乌。由于愈来愈多的人们对“人形”何首乌这一稀世之宝趋之若鹜,随之经过专家鉴定,“人形”何首乌实则是通过人工模型等手段,利用芭蕉新鲜根茎培造而成;或将人形模具套于黄药子根茎,再将何首乌苗嫁接于此根茎上而成;或在何首乌根幼小时挖出,雕刻人形,便可以形长形。不良商家便是借“人形”这个幌子,把何首乌的功效放大,牟取暴利。

由此可知,何首乌的功用早已冲破医药层面继而触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诗文史料中对何首乌的功效解读与在临床的实际运用的认知大相径庭,对于养生与补益的效用往往存在较为夸张的认识,此种现象的背后应是中国人古时推崇“长生不死”的文化意向。


寻得,弥足珍贵的那一味。


每每到春末夏初时,你若蹲在向阳的土坡上细细端详,准能发现几株绿油油的藤子,其互生的狭卵形叶子基部微微凹进去,像颗小心脏。伸手一摸,叶片糙得像砂纸——这便是传说中的何首乌了。



老一辈人说它藏着让白发转黑的秘密。从前山民见野猪啃食它的块根,鬃毛乌亮如漆,便采来捣汁抹头发。后来医书里记下这桩趣事,干脆用“乌发第一功”给它封了“首乌”的名号。说来也奇,这藤子仿佛通人性,专挑碎石缝、灌木丛落脚,茎蔓或攀着松枝荡秋千,或贴着岩石晒日头,混在野葛堆里妥妥像个山野隐士。八月里赶山,常能撞见它偷偷开花。米粒大的圆锥状小花攒成小塔,淡绿色或白色的花瓣裂成五片,像给绿叶簪了串玲珑玉坠。等秋风一起,花蒂里便结出黑褐色瘦果,裹着干枯的花托。摘一颗对着阳光看,果壳上的棱线清晰可辨散发着含蓄的光泽,倒像是哪位巧手的石匠刻出来的独具匠心的小物件。



 古旧的药柜,

一格格抽屉散发出独特的气味。


  

第一格药柜:何首乌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广西、广东、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称“生首乌”;以黑豆汁为辅料,以蒸法炮制,称“制首乌”。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炮制】取何首乌片或块,照炖法: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或照蒸法: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

【性味归经】 生首乌苦、涩,微温。归心、肝、肾经;制熟则味兼甘,入肝、心、肾经。

【功效主治】

  • 制首乌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脂血症。本品制用甘涩微温,不燥不腻,为滋补之良药,尤为治须发早白、早衰之要药。

  • 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用于体虚久疟、肠燥便秘及痈疽、瘰疬等。

  • 此外,生首乌可用于血燥生风、皮肤瘙痒、疮疹等。

【用法用量】 生何首乌:3-6g制何首乌6-12g,煎服。补益精血用制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宜用生首乌。

【注意事项】 大便溏泄及痰湿较重者不宜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鉴”微知著,以细致之心

  承载治愈的力量。


【何首乌】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块。外表皮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16样突起及细根痕。切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横切面有的皮部可见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制何首乌】本品呈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厚约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